文物大省焕发时代光彩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14
山西日报新媒体侯琎报道 表里山河,华光流年。历史划过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徐徐写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山西考察调研,为我省文物保

  山西日报新媒体侯琎报道 表里山河,华光流年。历史划过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徐徐写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山西考察调研,为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砥砺前行。近年来,山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建设、永乐宫壁画保护、平遥古城保护、文明探源工程、晋绥边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开展,正在书写从文物大省走向文物强省的新篇章。

  中华文明探源,陶寺启程

  6月的清晨,气温渐升,晨光从塔尔山方向而来,穿过夯土柱之间第12个狭缝,这意味着这一天要迎来最长的白昼。“夏”如约而“至”。人们观察夯柱间的缝隙,试图理解春夏秋冬的规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探源之旅,从襄汾陶寺出发。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感知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必经之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认为,寻找‘最初中国’,陶寺是有物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队长何驽博士给予陶寺遗址高度评价。

  在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蔚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距今4200年至3800年前的先民在此镇守黄河,保一方安宁,建立起家园。这座山城成为迄今发现的晋陕大峡谷东岸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史前石城,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早期发展轨迹打开了新的窗口。今年3月,碧村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陶寺出发,发现“最初中国”;在碧村驻足,感受四千年前黄河岸边的文明图景。近些年,山西扛牢文物资源大省责任,不断用考古重大成果实证着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众多旧石器、新石器遗址基本构建起中华早期文明的考古序列。运城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表明山西人类活动已有243万年;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将灵长类出现的时间提前1000万年;翼城北撖、芮城坡头、沁水八里坪、闻喜上郭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考古发掘均取得重要突破。

  2023年11月,我省自主设计的全国第一座地下考古方舱开始在垣曲北白鹅墓地考古现场投入使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藏品部主任南普恒表示,考古方舱配有可升降的发掘平台,既方便文物调运,又避免了考古队员和文物标本直接接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出土文物的原始环境和历史信息。随后还将有2.0版的可移动考古方舱投入到全省众多考古现场,为探寻文明源头、找寻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山西印迹插上科技的翅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